迄今为止,化学农药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将继续在保障粮食产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是,由于高*、高残留农药的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对使用者本身也造成了伤害。
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视,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增强,高*、高农残农药,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农药受到了严格禁限使用。更多的使用者选择了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安全的植物源农药。
但是受化学农药长期使用的影响,很多使用习惯并不完全适合植物源农药,二者在自身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简要说说两个者之间的差异。
一、植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特点对比
植物源农药是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除草、抗菌、杀虫作用的活性物质,通过间接加工或者直接使用的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主要由C、H、O等元素组成,使用后降解速度快,无环境污染。而化学农药是通过人为设计、人工合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活性物质,其有效成分在自然界中是非天然存在的。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二者的特点及区别主要有:
1、植物源农药环境相容性好,田间降解快,无农药残留风险。
例如苦参碱在小白菜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4~1.6d,在东北黑土等几种典型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1~9.8d(土壤含有微生物)和11.6~13.7d(土壤不含微生物),环境中微生物有利于植物源农药降解。
而化学农药使用后降解慢,污染环境风险大,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植物源农药含有多种有效组分,作用方式、作用靶标位点多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抗药性。
如除虫菊素是六种杀虫组分混合物,包括除虫菊素Ⅰ、除虫菊素Ⅱ、瓜叶菊素Ⅰ、瓜叶菊素Ⅱ、茉酮菊素Ⅰ、茉酮菊素Ⅱ。
除虫菊苦皮藤素的有效组分包含苦皮藤素Ⅰ、苦皮藤素Ⅱ、苦皮藤素Ⅲ、苦皮藤素Ⅳ、苦皮藤素Ⅴ,其中苦皮藤素Ⅰ具有拒食作用、苦皮藤素Ⅱ和Ⅲ具有胃*和触杀作用、苦皮藤素Ⅳ具有麻醉作用、苦皮藤素Ⅴ主要作用于昆虫中肠肠壁细胞质膜及内膜系统,使细胞膜失去固有的屏障作用,渗透失衡,细胞器破损,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
而化学农药作用位点单一、长期使用极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因不同药剂有相同的作用位点,药剂之间会产生交互抗性。
3、植物源农药作用靶标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化学农药尤其是化学杀虫剂,杀虫谱广,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会危害天敌。
4、植物源农药作用缓慢,速效性不如化学农药。
5、植物源农药多数无内吸性,而部分化学农药内吸性好。
二、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使用方法差异
因为植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具有这些关键性差异,因此在应用中要求有更高的使用水平,不能套用化学习惯。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转变防治观念:
将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的被动防治观念转换为主动防治。要勤下地、多观察,了解田间规律,提前用药,避免爆发后再进行防治;
2.把握使用时期:
植物源农药使用要注重前期预防、初期预防性治疗、后期治疗使用。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生初期及时进行用药防治,盛发期时,搭配速效性好的化学农药及时控制危害,再补施植物源农药延缓抗药性,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3.掌握喷雾技术
植物源农药内吸性不理想,因此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正反面均匀喷雾,保证喷施到作物各个部位,才能有效提高杀虫治病效果。
4.选择使用环境
因植物源农药容易降解,药效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尽量早晚使用,避免紫外线对药效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提升植物源农药的效果,发挥植物源农药高效、低*、低残留的优势,我们需要充分认知植物源农药的特性,根据其特性确定适当的使用技术,从预防、预防性治疗和治疗三方面来发挥植物源农药的作用,保障环境安全、人畜安全、作物安全以及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