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如何治牙痛
TUhjnbcbe - 2022/9/16 18:50:00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这一俗言说明了牙痛虽为小病,却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因此,明确和掌握牙痛的发病机理及辨证治疗,也是除疾利民之思。

01

牙痛为多种牙齿疾病及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发病,其中以胃、大肠、肾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外邪的侵犯,则常见于风、热二邪。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热性炎上”,这些理论说法,均指出了风热之邪具有炎灼上行的特性。

牙位于首而居高位,若脾胃素有积热,功能不健,风热之邪乘机侵犯,便可上蕴于牙齿龈肉,而致气血滞留,脉络瘀阻,出现疼痛。此风热外邪所致,亦即“风火牙痛”之理。

牙痛因于内伤者,多由胃火与肾亏所致。

若胃热素盛,又过食膏粱厚味或饮酒过度,化热生火,循经上蒸牙龈,伤及脉络而发病。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阴亏虚,则虚火即会上冲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营养而疼痛发作。

总之,导致牙痛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除上述风热、胃火、肾亏三种常见原因外,尚有风寒、湿热、蛀虫(龋齿)等而致者。

02

尽管成因繁杂,但总可分为实火、虚火两型。

实火者,包括风火、胃火及湿热等;虚火则主要指肾阴虚火旺而言。

兹将其二型的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分述于后。

实火型发病较剧,牙痛剧烈,病无休止,或遇冷痛减,龈部红肿明显,或伴牙缝出血,量多色鲜,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发热,口或干,或渴,或苦,或臭,尿赤,便秘,舌红或绛,苔*腻,脉弦数。

其治则应清胃泻火,凉血止痛,方用清胃散为主。

若偏于风火牙痛者,可于方中加金银花、连翘、荆芥、葛根、白芷辈,取其辛凉清散之性,使邪从上、从表而去。

偏胃火牙痛者,则宜加入生石膏、大*、怀牛膝、赤芍等,以增强清泻胃火之功。

如果牙痛伴口苦、龈肿,属湿热者,可加入龙胆草、*连、苦参。

虚火型起病势缓,牙痛隐隐,时发时止,龈肉微红肿,伴龈肉萎缩,牙齿松动,昼轻夜重或午后疼加重,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宜益肾填精,滋阴降火,方以知柏地*丸(汤)为主。

若肾阴虚与胃火相兼而致者,可予玉女煎加减治疗。

03

除此之外,牙痛也有不因于火的,如遇食寒凉或吸冷气即作者,为寒性牙痛,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药用菟丝子、葫芦子、补骨脂、韭子为主,加荜茇、细辛、白芷,水煎服。

亦可用温风散(当归、川芎、白芷、细辛、藁本、荜茇、露蜂房),水煎服或煎后含漱。

至于龋齿牙痛,除行牙科修治外,尚有单方临时止痛。

其一,先用牙膏浸入孔中,再纳韭子一枚噙入蛀牙;

其二,川椒、细辛为末,纳巴豆一粒加饭捣和为丸,药棉裹置蛀孔内,皆可立止其痛。

04

牙痛的辨证,在掌握上述局部症状外,尚须根据牙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视牙痛上、下部位的不同,辅辨其病变发生的所属脏腑,以明确选择用药。

大抵上牙痛者,病在胃;下牙痛,责大肠;偏上门齿痛,病在督脉;偏下门齿痛,病在任脉。

《外科大成》载“当门为齿,上属督脉,下属任脉,两旁为牙,上属阳明胃,下属阳明大肠经”,实为经验之谈。

若上下牙齿皆痛,在辨证时,总与肾脏有关,治不离肾;若单纯龈肉病变而引起的牙痛,则又当责于中焦脾胃,因脾主肉故也。

赵老曾治本院一同志因泄泻之后出现牙痛者,多方治疗无效。

视其牙齿坚固,且无蛀空,唯龈肉微红肿,舌质胖淡,思其病发于久泻之后,乃脾虚无疑。故用四君子汤加牛膝、细辛、荜茇,2剂即收全功。

文源:本文发表于《赵清理医案医话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如何治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