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0岁,男,幼时检查都是“大三阳”,一直到年,转氨酶升高,感觉不适,才开始中医药治疗,转氨酶降到基本正常后停药。--年期间转氨酶经常反复升高,最高超过。乙肝两对半有时一五阳,有时一四五阳。年10月份用普通干扰素,直到年3月份停药,治疗期间DNA正常,一直是一五阳。停药5个月复发,年8月又转成“大三阳”,转氨酶升高到。于是入院用甘利欣和苦参素针降酶护肝,后转氨酶降到正常值。然后到年8月份,转氨酶再次升高到,HBVDNA升到8.64x10的5次方。HBsAg,HBeAg11.54HBeAb0.76。并且从年9月份开始使用派罗欣微克治疗,直到年7月,转氨酶正常,GGT79,HBVDNA正常,HBsAg,HBeAg3.37,HBeAb1.09,停药。7个月后、即年2月又复发,ALT,AST,GGT94,HBVDNA5.09x10的7次方,HBsAg,HBeAg.9HBeAb0.52。使用甘利欣,苦参素针降酶护肝。到年3月21日检查,ALT64,AST30,GGT。为什么我用干扰素几次复发?
以2月份的检查结果分析:病*7次方,E抗原应该在到的范围内,而你只有单位。你乙型肝炎反复发作多年,90%以上的乙肝病*已经变异了,成为“小三阳”的变异病*;没有变异的病*只占一、二成,这些病*有E抗原做招牌,所以检查“两对半”还是“大三阳”,其实主要是“小三阳”肝炎,容易复发。
一般“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适合核苷类药长期治疗。
近十多年来,乙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在临床病*和抗原的检查方面,过去只能检出阴性和阳性,现在可以做定量试验,这样能够把病情分析得更准确,使抗病*治疗更有效。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过程中E抗原怎样变化?
E抗原(HBeAg)是“两对半”第三项。E抗原是乙肝病*内膜的可溶性成分,与HBVDNA密切相关,与血清HBVDNA水平非常一致,E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正在活跃复制。
在“大三阳”慢性携带的人,E抗原表示个人的免疫耐受性,病*和E抗原水平都很高,却能防止病*对肝细胞的侵袭。在年轻人,“大三阳”的肝炎开始发病,病*水平很高,肝细胞病变却可能较轻。在中年人,早已感染病*或肝炎发病,如果还是“大三阳”,病*水平一般不太高,也未必完全是“大三阳”的病*。大多病变持久活动,随年龄增高而有病变进展的高危性。最后到中老年的肝炎,几乎都转为“小三阳”,发生活动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更高。
“大三阳”可以成色不足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数以千、万、或亿万计的乙肝病*,是基因互不相同的一个群体。
现在我们只谈E抗原变异。年轻人的“大三阳”慢性肝炎,在发病的头一、二年,病*还很少变异,绝大多数都是E抗原阳性的乙肝病*株,是较纯的“大三阳”病*群体。发病较久,长期用中药或降酶药治疗,耽误多年没有抗病*治疗,E抗原阳性的乙肝病*逐渐变异成为E抗原阴性的乙肝病*,由少变多,逐渐累积。“大三阳”有E抗原做招牌,“小三阳”变异病*没有招牌,只要有1%的E抗原阳性的病*存在,“两对半”定性检查的结果还是“大三阳”,其实绝大部分早已病*变异。只有全都变异,才是“小三阳”肝炎了。
前述病例中的患者在年以前E抗原就阴性(乙肝“两对半”有时一五阳,有时一四五阳),年8月又转成“大三阳”。他乙型肝炎反复发作多年,以今年2月份的验单分析:病*7次方,如果用雅倍或罗氏试剂检查,E抗原应该在到的范围内,而他只有单位,虽然验单仍是“大三阳”,其实大约90%的乙肝病*已经变异成为“小三阳”病*;没有变异的病*(医学中叫做“野*株”)只占一成。
即使是用雅倍或罗氏试剂检查,也只是半定量,E抗原与病*定量没有很正确的比率,但大致估计还是能做到的。
认清成色不足的“大三阳”重要吗?
在“大三阳”慢性肝病中,所谓成色不足的“大三阳”,指的是E抗原阳性的野*株实际很少,以E抗原阴性的“小三阳”变异*株占优势。因此,主要具有“小三阳”肝炎的特点:
病情比较隐蔽,病变比较隐袭,病程比较迁延。
肝硬化和肝肿瘤的进展率较高。
抗病*治疗似乎较有效,问题是复发率非常高。
当前这样的情况还是不少。本文与以前的内容有些重复,但却是必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