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一、概述
痛风系由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多以趾、指等关节红肿疼痛,或伴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中医学“痛风”病名见于金元时代《东垣十书》《丹溪心法》等,将痹证中的痛痹或痛痹与行痹并列称之为痛风,或白虎历节风。《丹溪心法●痛风》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清●李梃《医学入门●痛风》云:“形怯瘦者,多内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日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又云:“痛多痰火,肿多风湿……痛风百节酸痛无定处,久则变成风*痛入骨髓,不移其处。”清●喻嘉言《医门法律●痛风论》云:“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即痛痹也。”中医学所言“痛风”与现代医学所称的“痛风”虽不能完全对应,但从症状表现及证候学诊断而言,相当于西医学痛风(gout)。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况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大多数病因不明,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引起,痛风为其并发症。痛风的发病与地域、饮食、经济及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北美和欧洲的发病率分别为0.3%与0.27%。随着经济的发展,亚洲地区近20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过去我国痛风患病率较低;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痛风患者已达1%。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这使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产生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