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记》中的仓公验案
(一)下气汤案
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气鬲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病得之(少)〔心〕忧,数阣食饮。”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脉法曰“脉来数疾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重阳者,逿心主。故烦懑食不下则络脉有过,络脉有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忧也。
拟补:《张仲景》半夏汤。治散发,干呕不食饮方。
半夏八两洗炮生姜十两桂心三两橘皮三两
右四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一日令尽。
(二)火齐汤案
1、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入中,而刺之。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循曰:“不得前后溲三日矣。”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后〕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病得之内。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脉无五脏气,右口脉大而数。数者中下热而涌,左为下,右为上,皆无五脏应,故曰涌疝。中热,故尿赤也。
2、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闲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闲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
3、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尿赤。”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尿如故。病得之流汗出。者,去衣而汗晞也。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脉法曰:“沉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热而尿赤。
4、齐北宫司空命妇出於病,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尿赤。病见寒气则遗尿,使人腹肿。”出於病得之欲尿不得,因以接内。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阴之动也,脉来难者,疝气之客于膀胱也。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阴之络结小腹也。蹶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足蹶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尿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5、齐淳于司马病,臣意切其脉,告曰:“当病迵风。迵风之状,饮食下嗌辄后之。病得之饱食而疾走。”淳于司马曰:“我之王家食马肝,食饱甚。见酒来,即走去,驱疾至舍,即泄数十出。”臣意告曰:“为火齐米汁饮之,七八日而当愈。”时医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谓左右阁都尉曰:“意以淳于司马病为何?”曰:“以为迵风,可治。”信即笑曰:“是不知也。淳于司马病,法当后九日死。”即后九日不死,其家复召臣意。臣意往问之,尽如意诊。臣即为一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诊其脉时,切之,尽如法。其病顺,故不死。
6、齐王故为阳虚侯时,病甚,众医皆以为蹶。臣意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也入六日,病已。病得之内。诊之时不能识其经解,大识其病所在。
拟补:《六十病方》治山(疝),少腹痛,引腰脾(髀)痛,前後浭難,如(癃)狀。(屑)大黃二,黃芩、狀(苓)、土婁根、蜱蛸各一,并合撓,温醇□二升,取藥一合,入中撓,莫(暮)毋食,旦先食,酓(飲)之,侖再出,酓(飲),藥力必而食。禁鮮魚、彘肉、葷。
(三)药酒案
济北王病,召臣意诊其脉,曰:“风蹶胸满。”即为药酒,尽三石,病已。得之汗出伏地。所以知济北王病者,臣意切其脉时,风气也,心脉浊。病法“过入其阳,阳气尽而阴气入”。阴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热气下,故胸满。汗出伏地者,切其脉,气阴。阴气者,病必入中,出及瀺水也。
(四)刺灸案
1、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臣意告曰:“热蹶也。”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饮酒大醉。
2、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
3、菑川王病,召臣意诊脉,曰:“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
(五)苦参汤案
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
(六)莨菪及消石案
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七)柔汤案
齐王*姬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臣意。诸客坐,未上食。臣意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脏,急治之。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往四五日,天雨,*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臣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臣意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拟补:柔汤未可知,或是肾著汤?待考。
(八)窜以药案
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而不属。啬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
(九)芫华案
临菑氾里女子薄吾病甚,众医皆以为寒热笃,当死,不治。臣意诊其脉,曰:“蛲瘕。”蛲瘕为病,腹大,上肤*粗,循之戚戚然。臣意饮芫华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病蛲得之于寒湿,寒湿气宛笃不发,化为虫。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发,是虫气也。其色泽者,中脏无邪气及重病。
二、晋唐方书中的仓公遗方
(一)仓公散
《删繁》仓公散方。
特生礜石烧半日研皂荚炙去皮子雄*研藜芦熬
右四味,等分,捣为末,主疗猝*击*排,*刺心腹痛,下血便死,不知人,及卧魇,啮脚踵不觉者,诸恶*气病,取前散如大豆许,以管吹入鼻中,得嚏则气通便活,若未嚏,复更吹之,得嚏为度,此药能起死人,汉文帝太仓令淳于意以此方疗如前病,胜余方,若别疾不若玉壶丸等法。
(二)仓公当归汤
《备急千金要方》仓公当归汤。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者方。
当归防风各十八铢独活一两半麻*三十铢附子一枚细辛半两
右六味,?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内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三、小结
总览仓公所用之方,汤剂占比远高于华佗方及出土汉代医简方,而与张仲景方各剂型比例较为相近。张仲景柴胡加大*芒硝桑螵蛸汤中包含了仓公火齐汤的核心药物(具体见出土汉简与晋唐医书方药比对(二)),同时,仓公当归汤也包含了张仲景麻*附子细辛汤、三*汤的核心药物。故而笔者认为,从方剂同源性上来讲,张仲景与仓公可能更为相近,而华佗与仓公之间的学术传承路线可能并不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