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篇》
01单味土茯苓汤治梅*疮
一个妇人两边大腿各有一个如掌面大杨梅*疮,疮*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直抵筋骨,所以筋骨常常拘挛疼痛,三年都好不了。她因此经常忧愁,郁郁寡欢,吃饭也没有胃口。医生给她辩证用药,处以逍遥散,效果不显。
老爷爷说,此脾虚湿盛,湿浊下流,应该用补脾圣药白术,利水渗湿要药茯苓,然后再加进这梅*之要药土茯苓。结果几剂药下去,心胸开朗,饮食倍增,随后再服用培补气血的八珍汤加土茯苓,这样吃了一个多月,三年的*疮,就彻底收口好了。
有个商人,每次劳累后一喝酒浑身就长满疮,一旦吃各类祛风败*的药,头面胸背,甚至手臂肋下,纷纷都起一块块像杨梅大小的*疮,既痛又痒,脓水淋漓。医生认为这是元气亏虚,所以疮*久拖不去。于是给他内服八珍汤,外敷当归膏,但效果不理想。后来再用托里排脓汤,还是不能把脓水托排干净。
老先生说,你在原方子基础上,再重用土茯苓一味试试,这叫单味土茯苓汤,专治疗湿热流注,遍身*疮。每服二两。水三盅,煎一盅半,去渣。徐徐温服,病甚患久者,以此一味为主,而加以兼症之剂。这病人就照做,想不到*疮消退得很快。
又有一人遍身皆患梅*疮,左手脉浮数,医生先以荆防败*散,表症乃退,各种瘙痒难耐之感暂缓,但疮痛仍在,医生再以仙方活命饮六剂,疮痛渐愈,唯独疮肿还硬大,没消掉。
这时老爷爷叫他用单味土茯苓汤服用,这样月余而愈。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证治准绳》曰,表实者,宜先解表,荆防败*散。里实者,宜先疏里,防风通圣散。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四君子。里虚者补血,四物仍加兼症之药并愈。表里俱虚者补气血,八珍汤主之。
《滇南本草》曰,杨梅疮*: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
(梅*到了后期,其临床表现特点像成熟了的杨梅一样,故又称梅*为杨梅疮*)
《赤水玄珠》曰,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
中医故事——《知母篇》1(二母宁嗽散与仁义道德)
中医故事——《知母篇》2(一片孝心在药壶)
中医故事——《知母篇》3(知母泻无根之肾火)
中医故事——《*芩篇》01(*芩泻肺火而最妙)
中医故事——《*芩篇》02(降膈上烟酒热痰)
中医故事——《*芩篇》03(源清流自洁)
中医故事——《*芩篇》04(下痢脓血粘稠=痰热浊阴)
中医故事——《*连篇》01(直折心火上炎)
中医故事——《*连篇》02(口舌生疮漱口方)
中医故事——《*连篇》03(*连止消渴)
中医故事——《*连篇》03(*连止消渴)
中医故事——《*连篇》04(水升火降交泰丸)
中医故事——《*连篇》05(滞下如金丸)
中医故事——《*连篇》06(*连为病目之仙药)
中医故事——《*连篇》07(苏连饮治呕恶不止)
中医故事——《*连篇》08(寒热一调,顽病可消)
中医故事——《*连篇》09(治水火烫伤)
中医故事——《*连篇》10(口舌生疮)
中医故事——《*柏篇》1(多吃素少吃肉)
中医故事——《龙胆草篇》1(胆经郁热头角痛)
中医故事——《龙胆草篇》2(肝经湿热尿血)
中医故事——《秦皮篇》1(外洗治疗红眼病)
中医故事——《秦皮篇》2(秦皮止热痢)
中医故事——《苦参篇》1(利湿不忘补气)
中医故事——《苦参篇》2(遍身疮痒湿疹)
中医故事——《苦参篇》3(重用治狂躁)
中医故事——《白鲜皮篇》1(皮肤科专药)
中医故事——《白鲜皮篇》2(皮肤发*)
中医故事——《金银花篇》1(内痈外痈要药)
中医故事——《金银花篇》2(治痈疽久败疮)
中医故事——《连翘篇》01(风温感冒)
中医故事——《连翘篇》02(肌表风热瘾疹)
中医故事——《连翘篇》03(疮家圣药)
中医故事——《穿心莲篇》01(水火烫伤)
中医故事——《穿心莲篇》02(从头到脚话穿心莲)
中医故事——《大青叶》02(治阳明热*斑)
中医故事——《板蓝根》(抽油烟机的作用)
中医故事——《青黛篇》(李防御治嗽得官)
中医故事——《蒲公英篇》01(乳痈要药蒲公英)
中医故事——《蒲公英篇》02(治肋胀*疸)
中医故事——《蒲公英篇》03(养胃五点)
中医故事——《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篇》1
中医故事——《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篇》2
中医故事——《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篇》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