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黑龙江省作物栽培技术模式汇编四
TUhjnbcbe - 2021/4/1 18:22:00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目录

十三、大棚早熟*瓜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十四、大棚番茄抢早高密度短程栽培技术模式

十五、大棚番茄长季栽培技术模式

十六、大棚菇娘“二比一空”栽培技术模式

十三、大棚早熟*瓜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大棚早熟*瓜采用优良品种、适时定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具有提早上市,比露地提早一个月上市,解决蔬菜青*不接断档期问题。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时期

大棚单层3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5月下旬采收;大棚双层2月下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采收,7月上旬结束。

2.品种选择

选用耐低温弱光,具有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抗病能力强,瓜条大小适中,外观和风味良好,高产的品种。一般长*瓜品种可选择山东密刺、长春密刺、津优、津春系列等优良品种;旱*瓜品种可选择绿神、龙园翼剑、好再来等优良品种。

3.培育壮苗

育苗应采用日光温室内营养钵育苗,为提高地温可采用电热线育苗。

(1)壮苗标准。日历苗龄35~40天,4~5片真叶展开,茎粗、节间短,子叶肥厚,色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2)苗期管理。播后至出苗前,白天25~30℃,夜间18℃左右,最低夜温和土温应保持在15℃以上;出苗至分苗,白天20~25℃,夜间15℃左右,最低夜温保持在12℃以上,床土温度保持在15~18℃;分苗至缓苗,白天25~30℃,夜间15~18℃,最低夜温不低于13℃;缓苗后至炼苗前,白天20~25℃,夜间13~15℃;定植前一周左右炼苗,白天15~20℃,夜间7~10℃。水肥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苗期应始终保持床土湿润。分苗时水要浇足,以后视天气情况和墒情适当浇水,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

4.整地施肥

定植前20~30天扣棚膜,也可秋扣棚。棚内土壤化冻后应及时进行深翻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千克,深翻25~30厘米。定植前每亩施硫酸钾25千克和三元复合肥30千克。

5.适时定植

棚室内连续3天最低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10厘米深土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即可定植。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行距80厘米,小行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定植~株。地膜覆盖,定植时浇水要适宜,湿透土坨即可。

6.定植后管理

缓苗期应以提高气温、地温为主,并加强防寒保温,促进缓苗。棚室内白天24~30℃,夜间不低于15℃。此期要控制浇水,以勤松土、保墒增温为主,以提高地温,加快缓苗。缓苗后至根瓜采收前,在管理上要适当放风,防高温烤苗,又要严防冷害、冻害。同时要做到适当控制浇水,适时适量追肥。白天棚室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0~15℃,最低不低于10℃。水分管理上应以控为主,缓苗后,视土壤干湿状况可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蹲苗”。此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控制浇水,并及时铲趟、松土,以提温保墒。当大部分植株根瓜已经座住并开始生长时,结束蹲苗,逐渐加大肥水量。缓苗后,每15天左右施一次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千克。盛瓜期管理是棚室*瓜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霜霉病等病害易发生和流行时期。因此,在栽培上应结合生态防治进行棚室内温湿度综合管理,即根据*瓜霜霉病等喜湿病害发生规律,把一天24小时划分四个时间带,分段进行变温管理,在盛瓜期还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保证*瓜连续开花、连续结果、连续采收。根瓜采收后要及时浇一次水,结合灌水追一次肥。以后每7~10天随水施肥一次。进入结果后期,施肥以速效性钾肥为主,可适量补充氮、磷肥。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的同时进行放风。结瓜盛期每7~10天应进行叶面追肥一次,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以满足盛瓜期的肥水需要。

7.植株调整

棚室*瓜缓苗后,要适时用撕裂膜吊蔓。及时摘除病叶、老叶、畸形瓜,加强对侧枝和卷须的管理。进入结果后期,*瓜长到25片时,叶片布满整个架面后进行摘心。摘心后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杈子瓜和回头瓜的形成。

8.病害防治

细菌性病害:用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喷雾液、1%中生菌素水剂~倍药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霜霉病: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5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水剂~倍液喷雾,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2%苦参碱水剂。白粉病:用宁南·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生物农药:2.1%丁子·香芹酚水剂,稀释倍液、枯草芽孢杆菌或寡雄腐霉。

9.适时采收

根瓜适时早摘,防止坠秧。结瓜期要及时分批采收,以减轻植株负担,确保商品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10.效益分析

长*瓜亩产量约千克,按每千克平均售价2.4元计算,亩产值元左右,亩成本约3元(种子元、肥药1元、折旧元、水电元、其它元),亩效益元。

旱*瓜亩产量约0千克,按每千克平均售价4.5元计算,亩产值1元左右,亩成本约3元(种子元、肥药1元、折旧元、水电元、其它元),亩效益10元。

十四、大棚番茄抢早高密度短程栽培技术模式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塑料大棚番茄通过辅助加温进行抢早高密度短程栽培,一年种植两茬,早春供应本地,秋茬南销兼出口,效益显著。

(二)配套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丰产、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大棚促成栽培无限生长型品种,如光辉、、凯德、荷兰中研、菲尼尔等。

2.生产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第一茬1月10日播种,定植时日历苗龄60~70天。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深度要求0.8~1厘米,播种后加盖地膜保湿保温,苗床温度在20~30℃之间,70%出苗后将覆盖物去掉,播种后4~6天可以出齐。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定植前适当降低床苗温度锻炼秧苗。

(2)整地施肥。大棚内起垄,垄距65厘米。两茬(一次施底肥)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公斤,化肥两茬分别施,每次每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生物有机肥结合整地每次每亩施入50~60公斤。

(3)头茬采取抢早高密度短程栽培。第一茬定植时间3月20日前,5月末始收,6月中旬拉秧,亩保苗株左右,留2~3穗果。第二茬定植时间6月25日,8月中下旬采收,10月末拉秧,亩保苗株左右,留6穗果,垄面覆盖黑色地膜,定植后浇足水。

(4)“早—密—短”栽培模式温、水、肥管理措施。塑料大棚“早—密—短”栽培模式要采取多层覆盖和辅助加温设施,一般情况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温度不低于8℃为宜,定植后晚上和阴天时白天都要加温,加温时间在15~20天,外界温度稳定在8℃以上则不需加温。后期温度应控制在不高于32℃。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时,可昼夜通风。第一穗果果实直径达到1~2厘米追肥,每次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5公斤,一穗果一次肥。

(5)保花保果。当番茄进入花期,每穗开花3~4朵时,用26毫克/升番茄灵喷花,温度超过30℃不喷花。每一穗留果4~5个。

(6)吊蔓整枝。第一茬采用单干整枝,留2穗果,在花上留2~3片叶掐尖,第二茬采用单干整枝,留6穗果,在花上留2~3片叶掐尖,及时吊蔓,以免植株倒伏。

(7)病害防治。早疫病:5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倍液喷雾。叶霉病: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倍液、30%宁南·戊唑醇悬浮剂1倍液喷雾。生物农药:用哈赤木霉菌加兰迪多邦加红糖防治叶霉病。青枯、溃疡等细菌性病害:用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喷雾液、1%中生菌素水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倍药液喷雾。生物农药:每亩用百亿枯草芽孢杆菌50~克。灰霉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倍液喷雾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生物农药:2.1%丁子·香芹酚水剂,稀释倍液、每亩用千亿枯草芽孢杆菌15~30克或寡雄腐霉7~0倍液喷雾。

(8)适时采收。第一茬采收始期5月末6月初,第二茬采收初期8月中旬。

3.效益分析

第一茬每亩产量可达到公斤,售价平均每公斤2元,亩产值0元,亩成本元(种子费2元、肥药0元、多层覆盖投入元、辅助加温投入元、生产辅助物资投入元、水电元),亩效益元。第二茬每亩产量可达0公斤,亩产值10元左右,亩成本5元(种子费1元、肥药0元、水电元、生产辅助物资投入元、折旧费1元),亩效益7元。两茬共计亩效益13元。

十五、大棚番茄长季栽培技术模式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大棚番茄长季栽培相对于其他种植方式而言,产量高,产期长,生产成本较常规生产低,经济效益水平高。该模式既能满足早春当地及出口市场,又可兼顾夏秋南销和出口。

(二)配套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主要选用优质、丰产、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大棚促成栽培无限生长型品种,如迪利奥、百利、改良百利、欧盾等。

2.生产关键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大棚番茄长季节栽培一般4月7日播种,日历苗龄30~35天,生理苗龄4片叶为宜。种子采取温汤浸种消*和催芽后,采取营养钵或泥炭营养块直播,集约化管理。播种后加盖地膜保湿保温,苗床的温度在20~30℃之间,70%出苗后将覆盖物去掉,播种后4~6天可以出齐。一叶一心时分苗,装入营养钵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定植前适当降低床苗温度锻炼秧苗。

(2)定植时期。单层棚定植时间在4月末~5月初左右,采取多层覆盖及辅助加温措施可提前到3月末或4月初定植,在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

(3)采用“宽畦双行”定植方式。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秋深翻20~30厘米。定植前20天或3月上中旬扣棚烤地,地化冻后,进行整地做畦,结合整地施入50~60公斤三元复合肥,畦宽1.4米,畦上定植双行。畦面覆盖黑色地膜,在定植处用打眼器打孔,株距40厘米,定植后浇透水,亩保苗~0株。

(4)采取“前控后促”管理措施。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进行蹲苗。棚温白天保持25~30℃,温度控制在不高于32℃,以免影响花芽分化。夜间10~15℃,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时,可昼夜通风。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在棚温过高或表土过干时,可在棚内喷水,防止烤苗,蹲苗期限15~20天,之后要及时搭架,番茄第一穗座果以后进行追肥,第一穗果果实直径达到1~2厘米每亩每次追施“欣施利”或磷酸二氢钾5公斤,每一穗果追一次肥。进入盛果期后,对肥水需求很大,要增加肥水的次数,促进果实生长。一般根据情况6~7天灌一次水,随水滴灌水溶性全肥及微量元素,同时进行大放风。

(5)喷花和保果。番茄进入花期每穗开花3~4朵时,采用26毫克/升番茄灵喷花,温度超过30℃不喷花。每穗留果4~5个。

(6)吊蔓整枝。采用单干整枝,留6穗果,在花上留2~3片叶掐尖,及时吊蔓,以免植株倒伏。

(7)病害防治。早疫病:5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倍液喷雾。叶霉病: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倍液、30%宁南·戊唑醇悬浮剂1倍液喷雾。生物农药:用哈赤木霉菌加兰迪多邦加红糖防治叶霉病。青枯、溃疡等细菌性病害:用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喷雾液、1%中生菌素水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倍药液喷雾。灰霉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倍液喷雾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生物农药:2.1%丁子·香芹酚水剂,稀释倍液、千亿枯草芽孢杆菌每亩施用15~30克或寡雄腐霉7~0倍液喷雾。病*病:每亩用8%宁南霉素水剂45~60克喷雾或5%海岛素水剂~倍液苗期及定植后初期喷雾处理。

(8)适时采收。采收始期6月末7月初,采收末期10月中旬。

3.效益分析

大棚番茄长季栽培亩产量可达到~0公斤,售价每公斤2.3元,亩产值20~20元,亩成本约6元(种子费1元,肥药2元,折旧1元,水电元,其他元),亩效益~16元,比常规栽培番茄平均亩增效元左右。

十六、大棚菇娘“二比一空”栽培技术模式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大棚菇娘栽培比露地栽培模式,上市早,采收期长,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

(二)配套技术要点

1.茬口安排

3月初温室或大棚多层覆盖育苗,4月中旬大棚定植,地膜覆盖,栽二垄空一垄,7月初采收,9月末结束。

2.品种选择

选择当地适应性强,口感好,耐贮存的大*菇娘、小*菇娘。

3.培育壮苗

3月初播种,采用干籽直播或浸种催芽。

(1)备制育苗土。2份园田土和1份腐熟农家肥配制育苗土,过筛除掉粗杂质,再掺入10%~15%细沙,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消*,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封严,闷48小时后即可使用。

(2)培育壮苗。苗床铺10厘米厚的育苗土,浇透底水。每亩用种量5~6克,播种前将种子用55℃热水浸泡,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停止搅拌,涝出再用30℃温水浸泡8~10小时。捞出放在纱布上晾晒后播种,撒播种子3克/平方米,覆盖2毫米厚的细沙,然后覆盖地膜。秧苗出齐时撤掉地膜,播种15天左右时,一叶一心时移栽到营养钵。及时放风降低温湿度,温度控制在15~30℃,不能高于32℃;根据实际灌水,7~10天喷水1次。定植前一周要停止浇水,进行低温炼苗。

4.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施肥。深翻土壤,深度25~30厘米,垄距60厘米,每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0~0公斤。

(2)适时定植。大棚地温要在12℃以上,定植前7天在垄上开沟,沟深15~20厘米。施磷酸二铵5~l0千克、硫酸钾20~25公斤、过磷酸钙50~70公斤,覆黑色地膜。用扎眼器打孔定植,株距75厘米,种两垄空一垄,亩保苗1株。

(3)田间管理。定植后至采收前温度为l5~30℃;进入采收期温度为18~25℃,防止出现32℃以上的高温,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内,有利于坐果。采取膜下滴灌,不能大水漫灌。进入采收期后,严格控温和控水,每次的灌水量要小。连续阴天4~5天后突然遇到晴天时,要及时放风降温降湿。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可结合灌水用含钾、钙、硼等元素的冲肥料施肥2~3次,植株长势过旺时,疏除主干上的8片叶控制长势。

(4)防治病虫害。霜霉病: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5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水剂~倍液喷雾。生物农药:千亿枯草芽孢杆菌每亩施用20克~50克、2%苦参碱水剂~倍液。白粉病:宁南·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0~g倍液、40%氟硅唑乳油倍液、40%硫悬浮剂倍液喷雾。生物农药:1%蛇床子素水乳剂倍液喷雾。灰霉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倍液喷雾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生物农药:2.1%丁子·香芹酚水剂、稀释倍液、千亿枯草芽孢杆菌15~30克/亩或寡雄腐霉7~0倍液喷雾。病*病:用8%宁南霉素水剂45~60克/亩喷雾或5%海岛素水剂~倍液苗期及定植后初期喷雾处理。白粉虱: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40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倍液、克/升螺虫乙酯~倍液喷雾。红蜘蛛:34%螺螨酯悬浮剂~倍,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倍液、2.5%联苯菊酯微乳剂0倍液喷雾防治。生物农药:0.5%藜芦碱可溶液剂倍液喷雾。蝼蛄、蛴螬:蝼蛄为害数量较大时,用敌百虫加炒香的豆饼和玉米面充分搅拌做*饵,诱杀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较多时,可用40%辛硫磷乳油灌根防治。

5.效益分析

每亩产公斤,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15元,收入1元。亩投入:种苗元,水电元,肥药元,棚室折旧元,人工2元,合计5元。亩效益9元。

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作物栽培技术模式汇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