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药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藏医、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
蒙药的基础理论
蒙药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土是植物的基础,是植物吸养之源,生命之根本。水是植物所需养料的溶媒,也是植物体内运化因子,有滋润营养植物、促进其生长的作用。火在植物内为能量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植物生长成熟。气在植物内为生化因子,气具有养育植物、促其生长的作用。空在植物内为间隙因子,是物质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体所存在的空间。
六味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辛味,在五元中以火、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生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
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发烧、烦渴等症状。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进一步的区别。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这是一般准则。
药性药物的性能或药理作用。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药的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希拉”、“巴达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或、导致死亡。
药物功能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蒙医常用药物
蒙医用药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据文献记载,蒙药材约有多种。经调查考证的蒙药材,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的有种;根及根茎类种;全草类种;枝叶类54种;花类83种;皮类35种;藤木类36种;菌藻类14种;树脂类14种;植物的其他类28种;昆虫类30种;动物类种;矿石类98种。共计种。自治区当地产蒙药材有:香青兰、沙前胡、播娘蒿、角茴香、牧马豆、腺茎独行菜、沙棘、莲座蓟、文冠木、杠柳、蒙古山萝卜花、白龙昌菜、山刺玫、金莲花、冷蒿、梅花草、花锚、扁蕾、齿叶草、手掌参、蒙古芯芭、火绒草、紫花高、乌头、唐松草等。据调查全区可资利用的蒙古野生药材达余种。除自产自用当地产的药材外,中蒙药、蒙藏药也大量交叉应用。如肉苁蓉通用于滋补强壮,而蒙医还多用于治疗胃病;中蒙药通用草乌,而蒙医不仅用乌头,还用草乌茸(地上四横,指嫩苗或加工的草与芽)、草乌叶、草乌花等,且用于湿热病、半身不遂、五官科疾病等;如诃子中蒙医通用,但蒙医更为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广枣,中医用它的树皮治疗烫伤,蒙医则用其果实治疗心脏病;肉豆蔻,中医煨用于暖脾胃,涩汤,下气,蒙医用生肉豆蔻治疗心脏病,并用其假种皮“肉豆寇衣”(药名为玉果花),治疗风、气、白脉病。蒙藏药交叉应用更为普遍,如三棵针、山川柳、山刺梨、土木香、小叶莲、冬青、毛瓣绿绒蒿、双色龙胆、乌奴龙胆、白花龙胆、石榴、红景天、纤毛婆婆纳、橐吾、伞梗虎耳草、卷丝苦苣苔、波棱瓜子、雪莲花、船盔乌头、翼首草、囊距翠雀等。
蒙医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有3类,即粮食、肉食、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
蒙医认为饮食要节制
饮食的营养丰富,可使人体五脏强盛,六腑调和,机能旺盛,器官敏捷。蒙医认为饮食要有节制。节制饮食可使人们食欲平和,大小便正常,“下清赫依”(蒙医术语)畅通,从而身体轻松,精神焕发,健康长寿。
少食、厌食常常损伤五脏六腑,导致全身无力,面色无光,甚至诱发赫依(蒙医术语,相当于中医之“气”)病;而暴饮暴食易使食物不易消化,体内粘液增多,堵塞“赫依窍穴”,使胃火偏衰,诱发各种病变。
因此,吃多少食物要根据胃的功能来定。蒙医讲究“四分胃容得二分食物,一分饮料,一分留空为佳”。而饭后用水可使人发胖;饭前用水则使人消瘦。
饮食选择应与四时相宜
寒冬时节人体毛孔闭合,因此减少饮食会引起津液缺乏,导致全身乏力,此时选择甘、酸、咸味的饮食,多食用炒米、酸奶、牛肉为佳。
冬未春初,蓄积潜伏于胸之“巴达干”(蒙医术语,大致指中医之“水”和“土”),易因春天阳光的热量而诱发病变,导致胃火受损伤,因此应选择辛、涩味的饮食。多食用白面、奶酪、*油、羊肉为佳。
春季由于阳光强烈而,体力下降,选择性味功能甘轻、腻、凉的饮食,多食用奶制品、荞面、绿豆为佳。
夏暑时节雨水多,居住潮湿,易损伤胃火,选用味甘、酸、咸的饮食,喝酸马奶,食用温腻食品为佳。
金秋时节,夏季蓄积潜伏于体内的“希拉”(蒙医术语,大致相当于中医之“火”),在阳光下久照会诱发病变。因此应选味甘、苦、涩的饮食,饮用稀酸奶、食用炒米、烤奶豆腐,晒干奶皮为佳。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啦期待我们下次再见啦文中华中医网图
网络美编
吴文娟责编
王昊武妍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