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29 1:56:00
随着夏季的到来,多地豇豆很快要大量上市,很多菜农都希望能有个好收成。但是豇豆上的各种病虫害都不让人省心,小编最新整理了一些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哪些害虫喜欢豇豆?①豇豆荚螟:对豇豆为害最为严重。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能食用。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及摘除被害的卷叶和果荚,并进行集中处理。药剂可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4克/亩)、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6-9克/亩)、23%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11.5克/亩)、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20毫升/亩)、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毫升/亩)、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8-24毫升/亩)、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9-12毫升/亩)等。②蓟马:成虫和若虫锉吸豇豆嫩叶、嫩梢、豆荚等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豆荚受害后,荚面变畸形,僵硬形成干疤。防治措施:可用药剂有:45%吡虫啉·虫螨腈悬浮剂(15-20毫升/亩)、30%虫螨·噻虫嗪悬浮剂(30-40毫升/亩)、20%多杀霉素悬浮剂(6.25-7.5毫升/亩)、25克/升多杀霉素悬浮剂(50-60毫升/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20克/亩)、5%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亩)、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6-8毫升/亩)等。③蚜虫: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作物嫩叶、嫩茎、花和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影响豇豆生长。这是小编去朋友家时拍的照片,朋友家种植的豆角,花荚上的蚜虫密密麻麻,看着头皮更是发麻。防治措施:可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毫升/亩)、1.5%苦参碱可溶液剂(30-40毫升/亩)等喷雾防治。④斑潜蝇: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幼虫取食叶片的薄壁组织,在叶片表皮组织下蛀成蛇形弯曲不规则的白色隧道,成地图状;常使被害叶片表面呈成片白色斑块,破坏叶绿素和叶肉细胞,造成叶片早衰干枯。防治措施:可选药剂有: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58毫升/亩)、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毫升/亩)、31%阿维·灭蝇胺悬浮剂(16-22毫升/亩)、8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5-22克/亩)、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30-60克/亩)、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5-20克/亩)等。此外还有白粉虱、豆野螟、红蜘蛛……对豇豆螟、豆卷叶野螟类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杀,每亩放置2盏;也可利用性诱剂诱杀,每亩用性诱剂8-10处。对潜叶蝇、蓟马、飞虱类害虫可用蓝、黄板诱杀。病害主要有哪些?①锈病:真菌性病害,为害叶、茎和豆荚。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特别在植株表面有水滴时孢子最易萌发和侵入。防治措施:应在采收后及时清除地上病残体,并喷洒萎锈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己唑醇等杀菌剂进行防治。②根腐病:为真菌性病害。病株早期症状不明显,开花结荚后,症状逐渐显现。地势低洼,板结黏土地易感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叶缘枯萎,主根上部和茎的地下部分皮层变黑褐色,并稍下陷,有时开裂至皮层以内,维管束组织变褐,侧根少或腐烂,后期整株死亡。病菌在土中能存活多年,种子不带菌。由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易发病。防治措施:可实行非豆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大水漫灌;拔除病株并在穴内及四周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药液灌根或配成药土撒施根部四周土层。可选药剂有: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45-60毫升/亩)、5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克/亩)、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克/亩)、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3-20克/亩)、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40-67毫升/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5-80克/亩)等。③炭疽病:叶片、茎蔓和豆荚都可被害,初为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褐色;豆荚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植株死亡。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用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60毫升/亩)进行防治。此外,豇豆常发生病害还有病毒病、轮纹病、煤污病、枯萎病等。来源:中国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