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云门须弥宏智禅师颂古一百则之十九
TUhjnbcbe - 2023/6/26 22:16:00

〔作者简介〕史文,复旦大学哲学博士。

一、原文

举——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

颂曰:

不起一念须弥山,韶阳法施意非悭。肯来两手相分付,拟去千寻不可攀。沧海阔,白云闲,莫将毫发着其间。假鸡声韵难谩我,未肯模胡放过关。

二、释义

有僧问云门禅师:“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云门回答:“须弥山。”修行人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遇到任何人物、境遇,都如如不动,坦然自然。这个僧人的问话,是针对修行的状态,以及达到这个状态的用功方法,请云门禅师鉴别。问者的话,不难看出模糊乃至矛盾。比如,真正达到了不起一念的心行,怎么会怀疑有没有“过失”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呢?既有这样的疑惑,显然已经离“不起一念”十万八千里了。云门禅师答“须弥山”,究竟是什么意思?

过去的丛林里,有各种解释。有人说,当来人那么问话时,早已经是起心动念了。这个过错,犹如须弥山一样大。有人说,须弥山坚固稳定,八风不动,千古镇长安。另有人说,修行人在境界中无法透脱,犹如碰到须弥山。在万松禅师看来,这些解释,都是学人的猜测,与云门禅师的意思相差很远。

云门禅师的一句“须弥山”,具有多重的含义。既是涵盖乾坤句,也是截断众流句,也是随波逐浪句。所以三句明一句,一句明三句。三句和一句各自具足,互不相涉。只有这样参透,才能悟入“须弥山”直指向上的奥妙。

这须弥山,横亘宇宙,坚不可摧,风雨不透。只有真正具备金刚慧眼的人,可以一下看穿、看破,收入囊中,玩弄于掌,犹如孙悟空得到金箍棒,随意变化。可长可短,可以大无边,可以小如尘;要发光就发光,要蔽日就蔽日。白云首端禅师颂云:“须弥山兮塞宇宙,千手大悲看不透。除非自解倒骑牛,一生不着随人后。”

宏智禅师颂:

不起一念须弥山,韶阳法施意非悭。

真正达到不起一念,无论谁说什么,肯定否定,毁骂赞誉,都不会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这个是修行实证的境界。《大乘起信论》云:离念境界,唯证相应。念就是生死,念着“无念”的境界,也是个念头,属于生灭之相。韶阳(指云门)禅师丝毫不吝惜,顷刻推出一座妙高山,来度学人。得者感恩不尽;不得者,继续苦参。

肯来两手相分付,拟去千寻不可攀。

云门禅师的“须弥山”,四天下中最为第一,最尊贵、最神妙。如果禅人能够当下领受,自心自肯,那他就接受了云门法师赠送的无上法宝,豁然跃上自己那突兀峥嵘的须弥山,一览宇宙小。若是学人拟心思忖,犹豫不决,那么就错过了大好机会,只好对巍峨的须弥山望而兴叹了。所以,云门大师的一句“须弥山”,是迷是悟,端看参禅者的造化。

沧海阔,白云闲,莫将毫发着其间。

沧海辽阔,白云悠闲。这横亘宇宙的须弥山,犹如沧海白云,本来就在那里。没有丝毫的妄想,才是真正“不起一念”的境界。反过来看,所有的妄想分别,也是沧海白云,自生自灭,不需要去理睬。须弥山,也是如此,不去理睬,不去猜测,本性的金刚须弥自然会现露全身。

假鸡声韵难谩我,未肯模胡放过关。

“假鸡声韵”的说法,来自一个典故。孟尝君入秦为宰相,后遭人诽谤,秦王想要杀他。孟尝君就向秦王宠幸的一个妃子求救,妃子提出一个条件:想要得到他的白狐裘衣。孟尝君的裘衣已经送给了秦王,他就找了来了一个偷狗的门客,偷出了那个裘衣献给妃子,然后得到帮助从秦国逃跑。但逃到函谷关的时候被堵住。函谷关有个规定:只有听到鸡叫,表示天快亮了,才允许开门放行人通过。情急之下,一个叫冯谖的门客,模仿鸡鸣,引起许多鸡的鸣叫,骗过了官吏,打开城门,孟尝君及其门人才得以逃离秦国。

在这一句颂中,“须弥山”有另外一重含义:截断众流。如果真的达到一念不起的境界,当然不会有“过错与否”的疑问。进一步说,若有人初步体会一念不生,却又产生执着,死死守在“一念不起”的地方用功,从究竟的层次看来,这个也没什么用处。所以说,从妄想、境界中来的相似禅法,不论听起来多么的逼真,象冯谖模仿的鸡叫声,本质上是假鸡的声音,瞒不了云门禅师。一句“须弥山”,横空屹立,堵死了所有企图蒙混过关的假禅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门须弥宏智禅师颂古一百则之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