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有些人手和足上常会出现反复的脱皮,严重者露出鲜红的嫩肉,甚至还有裂口,有时还伴有瘙痒。细心观察,会发现手足皮肤下面还会有密密麻麻的小水疱或者小红点。很多人认为小水疱是“手气”“脚气”。实际上这是一种叫“汗疱疹”的皮肤病。
“汗疱疹”又名“出汗不良性湿疹”,中医认为是一种发生于手足掌、指趾间皮肤的复发非感染性水疱病。所谓非感染性,指不是由细菌、病*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没有红肿、热痛等表现,但是如果不停搔抓或者撕破表皮,也有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破溃、溢脓的可能。现代医学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也就是可能和过敏体质有关,而精神因素如紧张、激动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病多见于季节交替时,以冬春、春夏交替时为最。可反复发生,常连续发作数年。症状可轻可重,有的毫无感觉,只发现手或足掌有细小的脱皮;有的会有瘙痒或灼热感;痒感比较强烈的患者,反复搔抓破溃后会引起伤口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发炎、红肿、化脓。皮损多发生于手或足掌、指趾缝或指、趾头末端,少见于手背、足跟;严重的患者整个手掌都可出现脱皮,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自己不停撕拉死皮引起脱皮面积增大。
中医认为本病与田螺疱相类似,《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初生形如豆粒,*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明代称之为蚂蚁窝。由于表现为深在水疱为主,所以属湿邪偏盛。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种。内治主要分为两种证型,首先是脾虚湿盛型: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其次是湿热内盛型: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汗疱疹是比较适合用中药外用的疾病,比较常用的中药有*柏、苦参、枯矾、白鲜皮、马齿苋、地肤子等。用法一般是用中药煮水,早晚泡手。
得了汗疱疹,要避免搔抓,可适当减少剧烈活动,避免手足多汗。发病期间避免过度清洁,减少接触肥皂、洗衣服等洗涤剂。儿童要少玩肥皂泡、橡皮泥、沙土、蜡笔、水彩颜料及化学品。季节交替时,根据气候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穿袖子过长的衣物、过厚的鞋子,保持手足干燥凉爽,可以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生。注意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对情绪紧张、瘙痒剧烈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抗过敏药物。少吃一些辛辣腥发的食物。早期水疱也可外用1%炉甘石洗剂外擦。
(王红蕊作医院副主任医师)